Second slide
学术会议动态

中国社会学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暨2022年学术年会闭幕式在线上举办

2022年12月18日  点击:[]

12月17日上午,由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学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在线上举行,拉开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闭幕式的帷幕。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学术委员会成员、受邀专家、专委会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30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线上参会。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光金主持。

陈光金首先传达10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他指出,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2022年学术年会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会,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学者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6位嘉宾专题发言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龚维斌首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社会学的使命任务”为题,从“新主题、新成就、新使命、新课题”四个方面阐释二十大报告。他提出,社会学要充分发挥在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独特优势,以宏观思维、系统思维开展研究阐释,把中国特色的、独有的、具有中国经验的概念上升到社会学概念,加以总结、提炼,与国际学术界同行进行交流。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李建军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从自己参会的经历,从“两个行”、“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本质特征、教育问题、文化自信、党的自我革命等内容谈体会和感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张翼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参与服务于二十大报告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研究工作谈起,指出社会学者参与二十大报告的起草写作,体现社会学者在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展开阐述。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林飞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社会学视角”为题做主题发言。他指出,社会学在理论界、在政府应用方面、咨询方面应该回答一些重大的理论事件问题,回答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重大的临时性问题,要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等,不断提出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爱丽做“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意蕴”主题分享,主要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些社会学的议题三个方面内容。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胡荣以“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做专题报告。他指出,一方面,中国学者需要提出自己的理论,形成自己的社会学流派;另外一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社会学理论给予解释。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闭幕式于当天下午召开。在理事会上,代表们审议了10个专业委员本年度的换届或成立报告。在闭幕式上,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做大会总结。他首先向承担本次会议具体组织工作的UG环球视讯,组织分论坛的坛主、单位,为年会服务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学会秘书处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年会以“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社会学新使命”为主题,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社会学视角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获得的经验,探讨大时代大变革、新时代新趋势等重要议题,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推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8月26日开幕,受疫情影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历时近四个月共举办83个分论坛,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在会议规模、会议质量、论文质量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社会与人类学院作为年会承办单位,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始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引导师生坚持“四个面向”,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刘美君 图/会务宣传组)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电子邮件:ssa@xmu.edu.cn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