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学术会议动态

我院成功举办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

2021年05月28日  点击:[]

2021年5月22—23日,由我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主办的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日常生活与变动中的世界秩序: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的对话”在厦门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东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5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推进中国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提升中国人类学海外研究的问题意识,加强资政功能,围绕国别区域研究的新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UG环球视讯副院长张先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明欢教授分别致辞。UG环球视讯龚浩群教授主持开幕式。

UG环球视讯龚浩群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开场致辞中张先清指出,林惠祥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厦门大学应当开展南洋研究,林先生不仅是厦门大学人类学学科的创始人,还曾在厦大南洋研究所成立之初担任副所长,本次会议很好地延续了厦门大学的学科传统,从多学科的角度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国别研究付诸实践。张先清教授还代表UG环球视讯,向会议合办方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UG环球视讯副院长张先清教授开场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教授致辞时表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以来,我国在国别与区域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距离国家战略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入耕耘;而国别区域研究范围广,涉及学科多,如何把不同学科、不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国别区域研究深入发展,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为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教授致辞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明欢教授致辞时认为,高丙中教授团队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刘鸿武院长在浙江师范大学带出了一支专注非洲研究的学科队伍,当代的中国学者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具备了较高的学术起点,期待青年才俊分享各自的学术成果。李明欢教授还分享了她初到阿姆斯特丹大学留学的故事,讲述了30多年来她没有停止过行走前进的脚步、没有闭上过观察日常生活的眼光,也没有停止过关于世界秩序变动的思考,以“永不停止学术脚步”的精神鼓舞了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明欢教授致辞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鸿武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丙中教授,UG环球视讯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特聘教授高畅(Augustin F. C. Holl)分别作主旨发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研究员主持主旨发言。

刘鸿武教授为大会作题为《人类学与区域国别之学的协同创新发展——我的经历与体会》的主旨发言。刘鸿武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文明发展时空意识的古老国家,在中华传统学术中,有深厚的人类学和区域国别研究的实践传统。当代中国人类学在“器”的层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道”的层面还有待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具有“区域性”“专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强调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还面临着注入缺乏长期性、系统化的古典研究、基础研究的支撑,以及专业化的学科学位建设与人才培养平台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刘鸿武提出要深刻把我国别区域研究,需要发挥人类学的基础战略地位;系统推进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强调“专业+外语”;重视跨学科专业人才整合机制的探讨,以“十年十个一”方法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作主旨发言

高丙中教授为大会作题为《“人-际”、“族-际”、“国-际”:关于世界社会研究的基本范畴的反思》的主旨发言。高丙中表示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体制里面是一种弱势的状态,“弱人类学”反映了“弱社会科学”。现在人类学领域里存在诸如“大概念多,小概念少”“无感的概念多,有感的人物少”等问题。人类学对整个社会科学贡献是为其提供最基本的事实,既要“上山”关注少数族群的发展,又要“下乡”,凝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为社会科学提供案例、叙事等,扮演奠基性基础性学科的作用。高丙中教授在“世界社会”概念之下论述对于朋友关系(friendship)作为这个世界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的发现,论述经验学术(社会科学)中真人、真生活、真社会、真现实借助人类学田野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方式,为我们检讨一些关于族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单向度思想方法提供学术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高丙中教授作主旨发言

高畅教授作题为《多族群景观中的社区互动:以乍得湖流域的乍得人与闪米特人为例》(Communities Interaction in a Multi-ethnic Landscape: Chadic and Semites in the Chad Basin)的主旨发言。高畅教授指出,随着全新世早期乍得湖显著消退,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族群在乍得湖流域拓殖和扩散,包括来自北方和东北方操撒哈拉语系的加涅布人(Kanembu)和卡奴里(Kanuri)人,来自南方和东南方操乍得语族的科托克人(Sotoko),以及来自东方和东北方操闪米特语的须瓦阿拉伯人(Shuwa-Arabs)。这些族群都汇聚在乍得湖流域南缘,受周围环境影响,这些族群或暴力或和平的互动着。高畅教授以喀麦隆北部的侯洛夫(Houlouf)地区的不同民族为例,强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权利结构的转变。

UG环球视讯高畅教授作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结束后,依次进行了“全球化中的生命与治理”“民族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转型”“宗教、族群与现代性问题”“多元和一体:族裔身份与公民身份研究”“中国与世界:贸易网络、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等五个小组发言。十六位从事海外人类学研究的发言人围绕着相关议题,结合自己的调研进展,在呈现不同社会的日常生活面向的同时,从细微之处探讨当代世界变化大势和全球秩序的重塑过程。评议专家分别从国际关系、政治学、历史学、国际发展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会议论文进行深入点评,帮助发言人进一步扩展个案研究的历时与共时维度,并促进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的学术议题生产。

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会场

23日下午,与会学者分别就如何在跨学科视野当中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如何开展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的对话与合作(方法组合、理论对话、比较研究),如何把人类学参与的国别区域研究作为新文科的一个试验进行建设,如何在人类学、国际发展与国别区域研究三者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以及当下中国人类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结合的新范式等议题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讨论成果。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务副校长李晨阳致闭幕辞

在闭幕致辞中,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研究员表示,首先应该将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结合起来,将规律追求与理论探索进行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术网络,使不同专业在知识生产上相互借鉴;第二,应该由上而下地在全国遴选示范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对重大研究议题的探索,共同推进人类学、民族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结合;最后,他代表与会专家感谢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举办这次会议,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至此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会期2天,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日常生活与变动中的世界秩序: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的对话”。由开幕式、大会主旨发言、五场小组讨论、圆桌会议、闭幕式等环节构成。本届论坛开启了中国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之间的正式对话,体现了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意识,是对新文科建设路径的有益尝试,对于整合国内的国别区域研究力量也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首届人类学与国别区域研究论坛参会嘉宾合影

供稿:陈彪、姚畅、罗楚仪

图片:陈彪、张超峰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电子邮件:ssa@xmu.edu.cn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