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社会与人类学院

至亲至善 亦师亦友——徐延辉教授二三事

2022年01月22日  点击:[]

2021年,母校厦门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恰逢我本科毕业十周年,临近这个特殊时期,关于母校的回忆比以往更频繁地涌进我的脑海中。那里不仅有我九年的青春时光,更有一生的恩师和挚友,他们都是我成长路上收获的珍贵礼物。而在这其中,我的导师徐延辉教授无疑给了我最多的教诲、关怀和帮助。

本科时徐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当时我刚从北方小城镇的高中生变成大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只觉得这个老师是教授,肯定很厉害,除此之外也没有太多交流。徐老师第一次跟我单独对话是在大三《经济社会学》的课堂上,当时她点名点到“龚紫钰”,我答“到”,她看了一眼,微笑着说:“噢,是这个总是笑笑的女生,不错”,同学们起哄道“笑笑的就不错呀”,徐老师说:“人家是笑嘻嘻地安静地听讲”。“笑嘻嘻地安静地听讲”,这句话简直是特别精准地描述了我本科时的状态:认真、努力但有点自卑,总是坐在第一、二排安静地听讲做笔记。当时我就想,这位老师观察人还挺仔细的,这也算是我和徐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初相识”吧。

研究生进了徐老师门下,从此和徐老师的关系日益密切,并水到渠成地又继续跟老师学习,读完了博士。徐老师培养学生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经常组织师门内部小型“沙龙”,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想法。学生阶段最让人怀念的一个场景,就是我们师门齐聚上弦咖啡厅,由老师买单,每个人点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一边喝一边聊,内容可能是讨论问卷题目;可能是一两个人分享研究成果,其他人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能是交流开题思路,等等,经常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在这种场合,我们还经常能吃到老师带来的好吃的,我记得的就有她去西安出差带回来的樱桃,荔枝,还有小点心。这种定期沙龙不仅推动我们勤于思考和学习(因为如果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的话,在讨论会上就会插不上嘴,非常尴尬),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和同门之间的联系与了解,使我们师门的关系非常融洽,毕业之后大多同门都还保留着亲切的互动。第二,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从我研一开始,老师就让师兄师姐们带领我下社区发问卷,做访谈,整理调研资料,其他师弟师妹们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亲自做调研的经历。后来随着学术素养提升,我就开始参与课题论证、问卷设计等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四五年的训练,我基本上具备了组织课题调研的能力,这让我在博士论文写作以及后续工作过程中都获益良多。第三,对学生很有耐心,指导学生不遗余力。这一点我们师门每一个人应该都不会有异议。比如说帮我们修改论文,大到思路框架,小到遣词用句、标点符号,老师都会细心地指出需要打磨之处,或者直接自己操刀润色。一篇论文来来回回修改四五次是常事,每次修改都会用不同颜色字体标出来,以示区别。修改到最后,文章红红绿绿,煞是好看。我一度想把徐老师给我修改论文的邮件打印出来保存,但因为惰性还没有着手,接下来可以做了。徐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对我影响很深,等到毕业我成为老师之后,我也尽量学着徐老师的方式来和学生相处,尽管现在我已经没有再从事教学工作了,但不时还是会有学生来找我讨论学习上的大小事情,我也尽己所能给他们指点,这不能不说是在徐老师身边耳濡目染的结果。

除了给予学术滋养,在生活上,徐老师也处处关怀着我,给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我颇多慰藉。博士二年级的时候,我突然得了急性胰腺炎,在医院住了二十天左右。刚入院不久,徐老师就得到了消息赶来看我,她拿了几个苹果,说是之前给她母亲买过,味道非常好。陪我聊了一会儿天,徐老师有事要走了,临走之前又在我枕头底下放了五百块钱,极力劝我要收下。当时我觉得她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一个长辈。还有一件事情,徐老师自己没有跟我提过,是同系的阳妙艳老师告诉我的,更加让我感动。当时我博士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已经结束,在等着参加毕业典礼、办理离校手续等,有一天约了阳妙艳老师一起吃饭,阳老师随口说“徐老师好关心你啊,当时你参加完系里面组织的预答辩后,徐老师在我们同事群里发消息说‘大家多给我们紫钰提点意见啊’,真的很喜欢你”,听完之后很明显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我不是一个很擅长口头表达情感的人,所以没有因为这件事向老师道谢,但是感激之情会永远留在心里。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只能简单举几个例子。

在工作上,徐老师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认真,对科研勤奋;在日常生活中,徐老师也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积极向上之人。熟悉徐老师的人都知道,老师对排球有着极深的热爱,只要天气和时间允许,她都会去排球场上一展身手。经常是我们师门讨论会刚结束,她就会不吃饭直奔球场,精力十分充沛。徐老师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太爱打球,“不务正业”,可分明她在工作上也是成绩突出,也许正是因为玩的时候认真,工作的时候也更投入。有一个健康的业余爱好,并能真正从中得到快乐,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同样让人羡慕的,还有徐老师在工作-家庭之间的平衡能力,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并没有妨碍她做一个好妈妈、好太太、好女儿,体贴的先生、乖巧的女儿也给徐老师提供了温暖的家庭港湾,工作和家庭相互助益。

在我的博士论文致谢里,有这么一段话:

拜师徐老师门下五年,您总是用自己的博学、敏锐、热忱、细心感染着我,教会了我为人师者该如何引领学生成长。那一封封讨论论文修改的邮件、一次次观点碰撞的会面,于我而言都是珍贵的礼物。您不仅关心我的学术,也关心我的生活,在我迷茫的时候及时点醒,低落的时候真心安慰,进步的时候不吝赞美。愿我的“正能量女神”一直元气满满,工作顺利,幸福安定,永远做我事业上和工作上的榜样。

这自然是我真情实感的表露,但是谦虚的徐老师看到之后,几次说到“正能量女神”她实在不敢当。事实上,即使现在毕业了,我依然时常能够得到徐老师的指导和关爱,她的正能量也依然激励着我。她推荐资历尚浅的我担任学术组织的理事,为我修改课题申报书,关心我的感情生活,在我面临人生选择时适时点拨,帮我度过了很多挑战。遇到新认识的朋友,徐老师总是骄傲地介绍说“这是我优秀的学生”;逢年过节给徐老师发祝福信息,她也常常回复“谢谢我亲爱的美女学生”。事实上我既非美女也不够优秀,但她总是处处不忘鼓励我。近两年,陆陆续续得到消息,徐老师担任了学院副院长、后来又在新学院担任副院长,申请到了“重量级”科研项目,在优秀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获得了优秀教师称号……每每听到这些,一边真心为老师高兴,另一边也勉励自己要努力向老师再靠近一点。这不是我的“正能量女神”,又是什么呢?

人生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实属幸事,“至亲至善至知己,亦师亦友亦比邻”,这句话用来形容徐老师很是贴切。美丽的厦园,正是因为有很多像徐老师这样的师长,才更显馥郁芬芳。

 2016年6月,作者博士毕业之际拍摄于厦大成智楼上弦咖啡厅,左为徐延辉教授,右为作者 

                                                        文/图 龚紫钰

                                                        

【作者简介】龚紫钰,女,2007-2016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