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社会与人类学院

认真完成角色任务,努力创造无限可能——杨凌燕老师

2020年09月04日  点击:[]

不停追求不懈奋斗

让求学上的每一次偶然

成为生命的必然

全心投入全力付出

让项目里的每一个参与者

都收获满满

绝不马虎严谨负责

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瞬间

都有趣丰富

明确生涯角色,回顾漫漫旅程

属于杨凌燕老师的故事

待您翻卷阅读

人物简介:

杨凌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学校心理学博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儿科行为心理学方向博士后,UG环球视讯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儿童行为与发展问题、青少年生涯规划与发展、社会工作项目评估。主要科研项目包括:自闭症儿童陪读志愿服务支持项目;口腔健康素养与行为习惯——亲子组、小学生组、大学生组;青少年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干预项目——高中生、大学生。

成果介绍:

Guo, J. P.*, Yang, L. Y., & Ding, Y. (2017). The use of learning study in designing examples for teaching Physics.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SSCI), Online First, 1-22.

Guo, J. P., Yang, L. Y., & Shi, Q. H.* (2017). Effects of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n Chinese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SCI), 55, 125-134.

杨凌燕,郭建鹏. 样例关键特征变异数量对学习解方程的影响[J]. 心理科学(CSSCI), 2015, (6): 1359-1367 ——(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郭建鹏,杨凌燕. 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5, 47(8): 1013-1027. ——(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杨凌燕,郭建鹏.现象图析学视域下的西方大学教学研究:观点、进展及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2015, (1): 35-41 —— (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Yang, L.-Y., & Guo, J. P. (2014). 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述评The role of variability and prior knowledge in learning from comparing multiple examples. 心理科学. (CSSCI), 37(3), 668-677. —— (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Guo, J. P.*, Yang, L.-Y.*, & Ding, Y. (2014). Effects of example variability and prior knowledge in how students learn to solve equ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SSCI), 29(1), 21-42. DOI: 10.1007/s10212-013-0185-2. (5-Year Impact Factor = 0.947) ——(最优学术刊物)

Dutt, A., Berg, W. K., Wacker D. P., Ringdahl, J. E., Yang, L.-Y., Vinquist, K., & Zaman, M. (2014). The effects of skill training on preference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26, 585-601.doi:10.1007/s10882-014-9383-3

Yang, L.-Y., Guo, J.-P., Richman, L.C., Schmidt, F.L., Gerken, K.C., & Ding, Y. (2013). Visual skills and Chinese reading acquisition: A meta-analysis of correlation evidenc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SSCI). 25(1), 115-143. DOI: 10.1007/s10648-013-9217-3. (5-Year Impact Factor = 4.837). —— (最优学术刊物)

Ding, Y., Guo, J.-P. Yang, L.-Y., Zhang, D., Ning, H., & Richman, L. (2013).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and immediate memory functions in Chinese children who rea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SSCI), 46(4), 347-362. DOI: 10.1177/0022219411424209. (5-Year Impact Factor = 2.741). —— (最优学术刊物)

杨凌燕,郭建鹏,史秋衡.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13, (6): 45-51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杨凌燕,郭建鹏.自闭症儿童亲子依恋关系研究:观点、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13, (3): 56-61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西方高校师生教学信念研究的缘起、进展及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13, (2): 25-29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J].教育研究 (CSSCI), 2013, (3): 111-119 —— (最优学术刊物)

Guo, J.-P., Pang, M. F., Yang, L.-Y., & Ding, Y. (2012). Learning from comparing multiple examples: On the dilemma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SSCI). 24(2), 251-269. DOI: 10.1007/s10648-012-9192-0. (5-Year Impact Factor = 4.837). —— (最优学术刊物)

杨凌燕,肖非.自闭症儿童的依恋行为、消极行为与母亲抚养困难感受程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12, (12): 40-46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Ali, S.R., Yang, L.-Y. Button, C.J., & McCoy, T.H. (2011). Career education programming in three diverse high schools: A critical psychology—case study research approach.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SSCI). 39(4), 357-385. DOI: 10.1177/0894845311398131. (5-Year Impact Factor = 1.125) —— (最优学术刊物)

Ding, Y., Yang, L.-Y., Salyers, K., Harper, H., Guo, J.-P., Liu, H., & Feng, Y.-H. (2010). Assessing needs and challenges perceived by caregivers and teac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11(1), 4-14.

Ding, Y., Richman, L., Yang, L.-Y., & Guo, J. P. (2010).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skills and immediate memory functions in Chinese Mandarin speaking elementary reader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SSCI), 43(1), 48-61. DOI: 10.1177/0022219409345016. (5-Year Impact Factor = 2.741). —— (最优学术刊物)

Ding, Y., Yang, L.-Y., Xiao, F., Van Dyke, D. C. (2008). Post Mao China: Educational services for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8(1), 38-50.

郭建鹏,彭明辉,杨凌燕.正反例在概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教育学报 (CSSCI),2007, (6): 21-28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丁怡,杨凌燕,郭奕龙,肖非.《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性能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7, (9): 35-42.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杨凌燕,肖非. 从知觉生态理论看自闭症的发生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5, (11): 64-70.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丁怡,肖非,杨凌燕. (2005). 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5, (11): 59-63.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杨凌燕. (2004). 她为什么放弃了小文——一个多动症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4, (12): 85-90.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徐芬,王卫星,高山,杨凌燕. (2003). 记忆提示与表征能力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2003, (9): 26-30. —— (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求学:命运的偶然串联的是生命的必然

"人生,往前看很多偶然,回头看则是必然",一如杨凌燕老师的求学之路,一步步偶然的交织,串联起了她生涯发展的必然性。而使偶然成为必然的,是杨凌燕老师对专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对当下每一个瞬间的把握。

本科阶段,杨凌燕老师在教育学的专业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兴趣,结合自己“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是由研究异常人群产生”的发现,她选择保研到特殊教育专业,通过“接触特殊人群,来更好地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特殊教育专业的学习和实习中一步步朝心理学的专业理想靠拢。内心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杨凌燕老师如愿在博士阶段接受了心理学的专业训练。一步步走来,“做好主要角色的任务,你就会有更多选择的资源”是杨凌燕老师坚持的信念。人生就是一路坚定、一路付出、把握当下、创造未来,才有了让偶然成为必然的可能性。

当杨凌燕老师踏上工作岗位时,她参加了厦门大学心理研究所的面试。但是相较于心理所侧重脑科学类的研究,她更想坚持自己的实务研究方向。一路扎实的积累,更为杨凌燕老师的选择提供了更多选项。最终,根据其他老师的建议和杨凌燕老师本身在专业学习中对社工的接触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质和研究诉求,她认为社会工作更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更能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了杨凌燕老师的选择。

在一次次的偶然和必然里,一颗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和一路不遗余力地追求奋斗让杨凌燕老师的学术研究和生涯角色成为了机缘巧合下的命里注定。2018级社会工作硕士生庄颖更是通过这两年与杨凌燕老师的相处,感叹道:“世界上真的有很纯粹的人,在努力做着他们想要坚持的事情。”杨凌燕老师在求学之路上坚定专业方向,即便面对命运的偶然,仍旧把握当下、规划未来,全力以赴地为自己争取选择权,最终命运的偶然串联起了生命的必然。

科研:多样包容助研究,认真努力促成功

“Diversity(多样性)”的视角和百分百的努力可以说是杨凌燕老师科研道路上的关键。在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习的6年时间里,杨凌燕老师尝试了多个实习场域,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和大学咨询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杨凌燕老师在感受不同人群间的多样性、培养多样化视角的同时,也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摸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关注儿童青少年以及亲子互动。而在儿童青少年方面,杨凌燕老师尤其关注特殊儿童及其家庭。

在今年刚刚获得“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奖”的自闭症儿童陪读志愿服务支持项目中,杨凌燕老师和她的学生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来督导和支持志愿者,让整个团队更好地为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有效服务,同时助力特殊儿童教育项目的发展。在项目过程中,杨老师更是投入了百分百的心血和努力。2018级社会工作硕士生徐钊悦在谈起自闭症儿童陪读志愿服务项目时说道:“杨凌燕老师在实务工作的指导上毫不含糊,每周都愿意花时间和我们讨论项目的进展和我们的困惑,当我们需要支持时也总是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没有老师的引导,我们也不可能拿到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奖这一令我们十分自豪的奖项。”

而努力背后显现的是科研项目的魅力,认真背后追求的是多样包容的视角。杨凌燕老师的特殊儿童教育项目对于每一个参与者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具有特殊教育和心理学双重专业背景的杨凌燕老师来说,她能够在项目中更好地针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的需求提供及时且专业的服务;而对于参加此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而言,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和不同的人生体验。杨凌燕老师坦言:“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能够深度接触和了解弱势人群,能够体验到生命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能够感受到不同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努力。而种种这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多样化的视野和包容性的态度,从而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明确生命的价值,学会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除了特殊儿童的项目,杨凌燕老师的研究还涉及儿童健康行为、青少年生涯规划、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等多个方面,利用自己的经验与资源,为同学们开设口腔健康讲座,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致力提升社工项目评估的效率……但无论是什么项目,杨凌燕老师都在其中注入了自己最大的认真和努力,同时将自己跨学科的专业训练经验灵活地运用在各个项目中。

在科研道路上,多样性的视角帮助杨凌燕老师在钻研学术、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包容地去面对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物,而对项目全身心的投入和全过程的付出也让她在不断反思和探索的过程获得进步和成长。

教学:绝不马虎才能意犹未尽,温暖细致才能抚平胆怯

“Quick to understand,and slow to judge”这句话凝练了杨凌燕老师的教学理念,也是杨老师的教学绕不开的核心。杨凌燕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要“教会一个人更快且更好地去理解他人和事物,同时也帮助我们学会克制对世界和他人作出简单判断的冲动”,而她也在教学过程中坚定地践行着这一理念。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的关键。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过程中,杨凌燕老师更是十分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2018级硕士生庄颖在谈起杨老师时说道:“杨老师不会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述书上的知识,而是会引导每个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研讨会中,杨老师也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细节,教会我们不迷信权威,看待问题要用批判性的眼光。”

除此之外,杨凌燕老师在科研方面所秉持的严谨负责的精神也同样体现在她的课堂教学上。学者与教师的双重角色身份使杨凌燕老师面临着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这两大任务。但即便在科研压力大的时候,她也始终重视每一堂课。“绝不马虎”是杨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要求,“我的先生总是评价我准备一门课或者某个讲座时都好像要掉一层皮似的”。而“充满精妙的设计、收获满满”则是学生们对杨凌燕老师课堂的一致评价,对此,2017级本科生许莞萱赞叹不已:“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翻转课堂是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每一节课老师都结合书本用心设计了不同的环节,答题、梳理思维导图、结合实际讲解、趣味活动等等。大家一晚上三节课下来居然一点也不疲倦,反而总是意犹未尽。”18级硕士生徐钊悦同样给予杨老师的课堂极高的评价:“老师的每节课都充满着设计和各种思考,能引领着你真正去掌握课程内容。印象最深的就是单被试课程,到了结课的时候真的充满了成就感,因为我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很好地初步掌握了一种研究方法并建立了研究思维。” 杨凌燕老师将复杂的专业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切实感受课程魅力的同时掌握知识的核心。正是由于她严谨负责、充满设计感的教学态度和风格,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好的教育给个人带来的不凡的成长。

而从课堂到实务,从理论到实践,杨凌燕老师在社工培养上有自己的方法和理解。就社工培养机制来说,杨老师认为厦大的社工实习课程设计是和国际接轨的,学生在大三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便投入到社工实践中,能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社工实习督导的设置也是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亮点。而作为社工督导的杨凌燕老师,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厦大社工培养的优势,在实习督导过程中贯彻她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关怀和支持。2017级本科生马倩提到,“初次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我认为自己还是学生,稚嫩浅薄,对前辈的决定不敢提出异议,对所观察到的行业现状视之为常。但是杨老师说:‘周记是可以和老师分享秘密的地方’,在她的引导下,以周记和督导会为平台,我将自己的想法从写下来到说出来,胆怯被她一一抚平。”在杨老师看来,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入到社工机构,可以给沉浸在工作环境中的社工带去不同的思维,它或许稚嫩,但也弥足珍贵。而对于学生来说,实习不仅仅要学习实务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合作,要收集全面的信息去理解对方的决策,再下判断,“Quick to understand,and slow to judge”,从而才能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杨老师在一次又一次实习督导中向同学们传递着一种观念:秉承着“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个共同目标,你自然可以与对方平等对话。

寄语:明确角色肯努力,权衡利弊学抉择

“明确生涯角色,在舍与得之间学会权衡”是杨凌燕老师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也是她想传递给同学们的人生经验。在学生的眼里,杨老师总是能游刃有余、从容地处理好所有事情。当我们问及杨老师有何“秘诀”时,她笑着说:“如果是我的先生听到你们用游刃有余来形容我,可能会惊掉下巴吧,实际上我也有为事情繁杂而抓狂、崩溃的时候,只是这些你们都看不到。”生活的琐碎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外乎正确对待各种情绪,调整自己的状态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事情,而调整自己情绪的关键便是“明确这一阶段你最重要的角色,然后去权衡你要面对的事情”。

杨凌燕老师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回忆起了她在美国求学的时光。那时的杨老师刚刚迎接了第一个女儿的到来,便需要回到美国继续完成博士的学业,在“不错过孩子的成长瞬间”与“完成个人的学业成长”这两件都极为重要的事情产生时间冲突时,杨老师在母亲和学生这两个人生角色中做出了权衡,明确了现阶段更为重要的学生角色,在大洋彼岸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无奈以视频通话的方式来实现亲子互动。回忆起那段日子,杨老师打趣道:“我的大女儿英文名之所以叫sky,就是因为当时我和小小的她多是用skype这个软件去视频通话的。”

生活的挑战和冲突总是一时的,我们都应当要明白困难总是会有尽头的,如此洒脱通透的人生态度便是杨凌燕老师奉行的生活大智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如果有两个重要的生涯角色相互冲突时,我只能权衡取舍并做出妥协让步。而我也很明确我的这些“牺牲”是有尽头的,是我可以承受和克服的,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大学时光短暂,作为学生,如果你想要在各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就,就需要辛苦一些,但你明白这些辛苦都是有尽头的,所以明确当下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学会分清主次,抓紧时间去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

往前看接纳偶然回头看发现必然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时光

了解自我明确角色

认真完成角色期待

努力创造无限可能

这是属于杨凌燕老师的青年之声

撰稿:陈子清、娜依兰、李婉圯

排版:周欣曼

编辑:杜满春、马倩、王雅琳

审定:毛毛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