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王利兵

2023年05月31日  点击:[]

姓名王利兵

43BFF

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件wlb152@126.com
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507,361005
研究领域及兴趣写作主题主要涉及海洋人类学,环境人类学,南海渔民与历史,边界与区域研究,岛屿历史与文化,小规模生计渔业与海洋治理等。
对政治生态学,感官民族志,情感、家庭与日常生活,民间信仰等议题亦有浓厚兴趣。
长期在海南、广东、福建及浙江等沿海社区和岛屿进行田野调查。
主讲课程《环境人类学》、《宗教人类学》
学习工作经历201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此后分别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工作多年,2023年任职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课题多项,主题主要围绕南海渔民的历史与文化、岛屿社会与海洋环境治理等。
代表性论文2024年,《“海洋中国”的人类学议题》,《东南学术》2024年第3期。
2022年,《海域社会:区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20年,《结构与历史:海域社会的人类学研究》,《海洋史研究》第十六辑。
2019年,《地图与话语:海洋边界建构的国家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9年,《制度与生活:海洋秩序的渔民实践》,《开放时代》第5期。
2019年,《记忆与认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海<更路簿>》,《太平洋学报》第3期。
2018年,《作为网络的南海——南海渔民跨海流动的历史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17年,《流动的神明:南海渔民的海神兄弟公信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6年,《南海航道更路经研究——以苏德柳本<更路簿>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
2014年,《海洋人类学的文化生态视角》,《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4年,《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13年,《家庭策略视角下的农民分家方式探讨》,《民俗研究》第5期。
书评文章、
田野随笔
《成为康拉德》,《读书》2024年第1期。
《作为文化的海权》,《读书》2022年第12期。
《区域、网络与公共资源治理》,《读书》2020年第6期。
《青浜岛,零废弃岛屿的试验场》,《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3-11-28
《分割的海洋和危机的海洋》,《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3-09-06
《将身体还给情感:“智能穿戴”的社会学想象》,《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2-11-23
《带着“情感”做社会学研究》,《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2-04-14
《硇洲岛,一个开放的离岛社会》,《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2-04-14
《南澳岛,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2-02-01
《从区域视角看海疆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6-09
《以田野调查拓展〈更路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2-01
《文化适应生态:海洋族群的生存之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12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