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徐延辉 |
|
职称 |
教授 |
职务 |
副院长 |
电子邮件 |
xuyanhui1965@163.com |
联系方式 |
0592-2183807 |
主要研究领域 |
经济社会学、社会政策 |
主讲课程 |
经济社会学(本科生、研究生) |
社会政策(研究生) |
学习工作经历 |
200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调入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先后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历任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现任UG环球视讯副院长、厦门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移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社会质量研究会会员。 |
主要科研项目 |
2020,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项目“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中发挥计生协组织作用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CFPAY01。 |
2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9ZDA141。 |
2019,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提升深圳市社会质量与人民获得感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Z2019B026。 |
2018,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委托项目“湖里区发展与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
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质量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15BSH070。 |
201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区能力视角下的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B082。 |
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质量视角下的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ASH001。 |
2010,福建省软科学项目“福建省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R0034。 |
2010,深圳市软科学计划项目“深圳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研究”。 |
2010,漳州市政府委托项目“漳州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
2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救助与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流动”,项目编号:07BSH034,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 |
2005,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项目编号:2003B197。 |
200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于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研究”。 |
200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资本在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中作用的研究”。 |
2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资本在辽宁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功效研究”,项目编号:03BTY007。 |
代表性论文 |
2021,“工作单位与政治参与:市场化效应的一个微观管窥”,《政治学研究》第2期。 |
2021,“社区弹性与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科学战线》第8期。 |
2021,“社会质量与城市居民的获得感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2021,“互联网使用、风险感知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
2021,“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城市居民获得感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18期论点摘编。 |
2021,“居住空间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青年研究》第3期。 |
2021,“民生风险感知与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2020,“居住环境、社会地位与老年人健康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2020,“社区公民身份与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基于厦门、苏州、东莞、深圳等地的调查”,《社会建设》第1期。 |
2020,“谁会成为创业者:关于创业意愿的一项经济社会学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2019,“社会质量与农民工的市民化”,《经济学家》第7期。 |
2019,“社会弹性与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 |
2019,“就业质量、城市社会包容与农民工健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6日转载。 |
2019,“个人捐赠何以可为:慈善信息与组织信任的作用机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
2019,“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
2019,“资本积累与农民工群体的阶层认同”,《社会建设》第1期。 |
2019,“农村共同体何以维系:社区意识的进路”,《社会学刊》第二期。 |
2018,“社会质量:欧洲议题与中国走向”,《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 |
2018,“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社会科学战线》第11期。 |
2018,“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2期论点转载。 |
2018,“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 |
2017,“居住空间、社会距离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1期。 |
2017,“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与其主观生活质量”,《社会科学辑刊》第7期。 |
2017,“社区建设与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社会建设》第5期。 |
2016,“休闲方式、精神健康与幸福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 |
2016,“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学习与实践》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10月3日转载,《中国人口学报》2017年5月22日转载。 |
2016,“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社会科学辑刊》第3期。 |
2015,“就业质量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一辑。 |
2015,“社区能力视域下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 |
2015,“社会质量、社区能力与城市居民的能力贫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 |
2014,“社会质量测量维度与城市社区创新——基于深圳市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6月2日转载。 |
2014,“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第2期,中共中央编译局网2014年6月2日转载。 |
2014,“社区能力、社区效能感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路径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4月9日转载。 |
2014,“社会质量视域下城市居民创新意识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第2期。 |
2014,“就业质量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一辑。 |
2014,“就业质量对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研究”,《学习与实践》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
2014,“城市社会包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 |
2014,“城市社区利益相关者:内涵、角色与功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
2013,“社区能力建设与反贫困实践——以英国‘社区复兴运动’为例”,《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 |
2013,“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
2013,“社会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
2012,“社会服务体系:欧洲模式与中国方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第17期。 |
2011,“女性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排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的调查”,《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
2011,“网络治理视角下的美国弱势青年教育救助模式分析”,《学习与实践》第4期。 |
2010,“美国弱势青年的教育救助及其启示——以美国职业团为例”,《外国教育研究》第7期。 |
2010,“金融危机对外来女工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学习与实践》第3期。 |
2009,“社会资本培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国外社会科学》第6期。 |
2008,“信息与福利:福利获得的经济学分析”,《学习与实践》第11期。 |
2007,“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6期。 |
2007,“社会资本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体育科技》第1期。 |
2006,“福利国家运行的经济社会学分析”,《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
2006,“辽宁省运动员流动现象的经济社会学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6期。 |
2006,“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职业获得——以运动员职业获得为例”,《学习与探索》第2期。 |
2006,“‘教育救助’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基于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的个案调查”,《学习与实践》第10期。 |
2005,“社会保障与女性成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
2004,“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政治学研究》第1期。 |
2003,“福利制度运行机制:动力、风险及后果分析”,《社会学研究》第6期。 |
2002,“企业家的伦理行为与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比较分析框架”,《社会学研究》第6期。 |
2002,“女性经济学家严重短缺:现状、原因及后果”,《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
2001,“西方社会福利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社会学研究》第1期。 |
2001,“经济社会学百年历程简述”,《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 |
2001,“从‘人力资本剩余’看劳动力就业价值取向”,《改革》第1期。 |
2001,“保障问题的经济社会学思考”,《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
专著教材 |
2019,《社会质量与市民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8,《社会质量、社会建设与幸福感》,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2,《教育救助与社会流动》,厦门大学出版社。 |
获奖 |
2019,厦门大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教学教师奖” |
2019,《社会质量、社会建设与幸福感》获福建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壹季 |
2018,厦门大学“三八红旗手” |
2016,“社区能力、社区效能感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路径研究”获福建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15,厦门大学中国银行奖 |
2010,“社会资本培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获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08,“社会保障与女性成才”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05,“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获福建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