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环球视讯历史悠久。1921年建校之初就设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并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是国内最早的社会学系之一,顾颉刚、容肇祖、史禄国等学者都曾在我校任教。1931年,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惠祥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自此社会学和人类学得到长足发展。1951年,中央高等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人类博物馆。1981年,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人类学学会”。1984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和人类学系相继成立,厦门大学复办了国内最早的人类学本科专业,厦门大学自此成为国内人类学研究的重镇。1993年,厦门大学在哲学系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2000年正式在人文学院设立社会学系。2019年3月23日,以原隶属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隶属于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原隶属于人文学院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为基础,UG环球视讯正式揭牌成立。
社会与人类学院下设3个系和2个研究所,分别为社会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和人类学研究所。拥有社会学和考古学(与历史系共建)2个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学、人类学和人口学3个博士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体育与社会6个硕士点以及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拥有两个全国性一级学会、1个省级文科研究基地及3个校级科研平台等。凭借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未来社会与人类学院将继续全力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培育高水平专业化人才队伍。强化优势学科地位、突出重点专业特色。继续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与厦门大学给予的各项资源及支持,最大限度的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在此,我们诚挚欢迎青年才俊及杰出人才加盟社会与人类学院,为全面建设国际一流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一同努力奋斗,共创美好明天!
一、招聘对象
海内外知名院校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博士后等。
二、招聘要求及薪酬待遇
应聘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全职在校工作;有志从事学术研究,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体薪酬待遇如下:
(一)优秀青年人才(A类)
岗位:教授、博导
年薪:50万元/年(税前)
经费:国家及省市配套经费 + 学校科研启动费
补贴:购房补贴150万元(免税)
配偶:择优聘任引进人才未就业配偶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
团队:首聘期提供5名全额资助博士后招收指标(每名资助2年)
住房:校内新装周转房+租房补贴(另可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申请厦门市人才住房)
(二)优秀青年人才(B类)
岗位:副教授(特任研究员学术头衔)
薪酬:34-36万元/年(税前)
经费:国家及省市配套经费+学校科研启动费
补贴:购房补贴100万元(免税)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
住房:校内新装周转房+租房补贴(另可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申请厦门市人才住房)
(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薪酬:同级职务教师同等工资待遇
补助:安家费+住房货币化补贴+市生活补助
住房:校内新装修周转房+租房补贴(另可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申请厦门市人才住房)
子女:幼儿园至初中优质教育服务
(四)博士后
薪酬:16-20万元/年
经费:可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
住房: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入园、入学
奖励:“博新计划”等国家、省市博士后项目入选者,除另有规定外,学校资助经费部分(12万元)予以累加发放
留校:择优选聘博士后留校任教
三、应聘程序与资料
1.所有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招聘信息2022年度有效,岗位聘用情况将根据招聘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更新。
2.申请南强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和专任教师岗位请登录厦门大学人才招聘网(网址:http://jobs.xmu.edu.cn/),注册后在招聘系统中选择应聘岗位类别(南强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请选择“人才项目岗位”),提交可证明符合聘任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作为附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论著、科研项目、专利等科研成果证明,获奖证明等,请在上传前标明附件名称),并提交应聘申请,招收计划以招聘系统公布为准。
3.申请博士后请先联系2022年有招收计划的合作导师,并按照申请流程提交材料。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件。
4.新引进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聘为准聘岗位,新引进教授一般聘为长聘岗位。准聘助理教授的每个合同期为三年,总合同期不超过六年;准聘副教授的合同期为五年。准聘助理教授、副教授待准聘合同期内通过考核评估并取得长聘岗位后方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新引进讲师、助教参照准聘助理教授的做法执行。
5.学院将根据人才引进和相关岗位聘任的工作程序进行审核、接洽。
四、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邱老师
电话:0592-2180133
邮箱:qiuying@xmu.edu.cn
附件:2022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计划